2025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成果展示活动举行
山西晚报·山河+发布时间:2025-08-26 19:01:42

山西晚报·山河+讯  8月26日,2025山西非遗好物发布计划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成果展示活动在大同市平城区北魏文化园举行。活动现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启动“山西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同步揭幕山西非遗好物京东旗舰店,发布了第一批山西非遗好物、5条非遗美食线路及吉祥物表情包、大同十大地标美食等,标志着这场持续一个月的非遗消费季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山西非遗的独特魅力,更推动了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活动在铿锵激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定武迓鼓《女将镇关》演绎中徐徐拉开。王保卫、张素香等山西知名面食大师、烹饪大师、三晋技术能手等纷纷登台展现精湛技艺,龙须拉面、双柄刀拨面、长寿一根面、剔尖钻铜钱等面食表演轮番上阵,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同鼎昊福园餐厅的赵鹏、大同花园大饭店的康云生、大同龙聚祥的李鑫龙三位师傅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今年面食大会非遗面食争冠赛勾刀削面、平刀削面、烧麦项目的冠军。活动现场,他们与面点大师、非遗传承人们携手,精心制作了一大蒸笼经典美食,热情邀请现场观众与游客尽情品尝。


作为当天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首批“山西非遗好物”。晋祠桂花元宵、定坤丹等65件来自全省11市的非遗产品,凭借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实用功能,从众多候选产品中脱颖而出。这些“非遗好物”涉及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或美味可口、或趣味盎然、或极具医用价值,实现了从博物馆到生活场景的跨越,成为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典范。代州黄酒制作技艺、浮山剪纸、掐丝珐琅釉画、黄米凉糕、上党女红、晋源果干制作技艺、寿阳糖画制作技艺、金属花丝编织荣登2025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消费榜单;猪肉臊子刀削面、什锦铜火锅菜肴等入选大同十大地标美食等,非遗与消费的融合,使其成为时尚潮流的引领者。活动还发布了5条非遗美食线路及吉祥物表情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非遗体验选择。



活动现场,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启动山西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通过非遗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及非遗工作坊等跨界合作、新媒体赋能等举措,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建立起多元传播矩阵,展示山西非遗的破圈作品与传统佳作,着力塑造山西非遗新形象,力求打造成为山西非遗跨界融合的新“样本”。


在签约仪式环节,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太原肯德基有限公司、美团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山西非遗好物京东旗舰店在人们的期待中正式揭幕,构建起线上+线下的消费新场景,旨在打造不落幕的非遗消费季。 


活动还对高云等5位山西非遗传播人进行了表彰,表彰大家对山西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宣传所做出的贡献。他们还联动非遗传承人于25日、26日两天在大同古城东南邑、柴市角非遗市集、北魏文化园进行现场直播,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非遗传播生态,全面展现山西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搭建非遗产品与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为山西非遗注入了新动能。



8月初,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商务厅主办,大同市人民政府为支持单位,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启动。作为活动重头戏,为期一周的2025中国非遗面食大会以“美食品鉴+技艺展演+文化体验”为特色,将非遗面食从传统符号转化为沉浸式场景;持续一个月的非遗主题市集技艺+体验+消费的创新模式,打造了历时最长、项目最多、参与规模最大的非遗市集新标杆,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可吃、可玩、可学、可买”的非遗盛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有效激发了非遗市场活力,创新构建了多元化的文旅消费场景,成功打造了山西非遗好物品牌矩阵。



据统计,2025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期间,参与的非遗项目达近200个,传承人超过300位,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截至日前,已累计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成为暑期文旅市场的“新引擎”。这场持续发酵的非遗热潮,不仅为山西暑期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了非遗从“抢救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转变,更探索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山西路径,让传统文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记者: 马秀凤
编辑: 冯洁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