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张琪  王勇  制作:张琪


11月2日,由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联合推出的《吉光片羽—2026五台山日历》发布会暨《五台山彩塑与壁画巡礼》专题讲座在晋版图书版本馆正式举办。本次发布会和讲座采取了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呈现,通过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视频号,山河+客户端、抖音号以及走读三晋抖音号等,近10万+网友一起开启了一段禅意之旅。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裴建平,山西晚报总编辑吕国俊,山西大学科技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伊宝等出版和学术界众多代表莅临现场。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山西书海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晓宁主持。


十年守望,以数字之笔为古老壁画赋魂

  

五台山,中国佛教圣地,一处融合艺术与信仰的精神妙境。历经千余载,无数高僧大德与能工巧匠共同缔造出独具匠心的佛教塑像与壁画艺术。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尊塑像、每一幅壁画,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技艺,也见证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吉光片羽—2026五台山日历》的问世,让沉寂多年的艺术生命被一一唤醒,于方寸纸页间,重新流淌出瑰丽的光彩。

  

这本日历很厚,它承载的不仅仅是365天,也是山西的文化工作者对于五台山彩塑和壁画的传承与保护。据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山西书海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晓宁介绍,这本日历中的图像,都是数据采集过程中所精心挑选的高清图,图片上一些刊载的文物甚至鲜少露面,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图片从数据采集工作到出版,竟然花了十年之久。

  

据了解,从2015年起,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举全社之力打造了重点项目部,开始对五台山建筑、彩塑、壁画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团队成员们用镜头代替虔诚的眸光,以数据承接斑驳的色彩,在幽深的古刹里,开始了一场与时间争夺记忆的漫长跋涉。五台山内的每一座古寺、庙宇,每一尊彩塑、每一寸壁画,都被好好珍视过,它们曾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星芒,也被及时捕捉,镌刻在了相机之中。“十年磨一剑,我们也借此机会把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新的文化产品,《吉光片羽—2026五台山日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它的出品,每一处都藏着大家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也使其成为一件可以触摸、可以凝视的艺术珍品。”


参会领导共同为《吉光片羽—2026五台山日历》揭幕。

  

“吉光片羽”,让消逝的美丽重见天日

  

“吉光片羽”一词,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以此为名,恰如其分。日历中的某一页,或许就是一幅此前公众无缘得见、或已因自然损耗而漫漶不清的壁画以及彩塑。

  

通过这本日历,这些沉寂的瑰宝,可以与每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人相见。要说日历中还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呢?接下来,将向诸位慢慢道来。

  

首先,日历封面特邀国内顶级原画师田浩先生倾力执笔,以臻于化境的笔触勾勒出文殊师利菩萨圣像,银卡基底之上,七彩烫金让衣袂流转的慈悲庄严熠熠生辉,每一道纹路都折射着日月星辰的宇宙观,完美诠释日历“记录时光,亦容纳天地”的本源意义。其次,日历扉页采用的是裸眼3D的立体视觉效果,增加了日历本身的艺术性和美感。第三,日历的内文编排上堪称匠心独运。里面精选五台山36座古刹的365幅珍贵壁画与彩塑图片,按寺院分布系统呈现,每日一幅都是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董晓宁说:“出于保护原因,有一些壁画和彩塑是在文物库房里的,公众平时看不到,但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我们得到了这样一批珍贵影像,也因此呈现在了日历里。”


山西大学科技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伊宝在现场利用多媒体互动展示屏为公众进行讲解。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翻阅日历时还发现,在每座寺院开篇的页面上,还特意留白,为公众预留了盖章打卡的专属空间,让纸页间生长出个人与佛国的专属联结。此外,在日期设计上更见巧思:随四季更迭选用不同色彩与样式的曼陀罗花纹装饰,仿日晷样式的农历刻度,搭配物候月相的雅致注解,让时光流转皆含东方美学的韵律。

  

这本日历不仅可以看,还能听。里面附有专业音频解说,娓娓道来每幅文物背后的历史渊源,而绝版原声佛乐《吉祥普佛》的精选片段,也会同时播放,为彼此的心灵寻得一方宁静净土。

  

从浩如烟海的数字宝库中,撷取最动人的片段——或许是菩萨低眉时的一抹慈悲,或许是飞天舞动时的一瞬飘逸,又或是山水楼阁间的一隅禅静……它们被精心编排进四季的流转,于是,365日,便成了365次与美的对话,365回心灵的驻足。


《吉光片羽—2026五台山日历》。

  

学者引路,共赴一场纸上朝圣

  

为深化这场艺术之旅,发布会后,山西大学科技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伊宝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五台山地区彩塑与壁画巡礼》专题讲座。伊宝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系统梳理了五台山地区彩塑与壁画的风格流变与艺术特色,为现场的观众提供了一把解读《吉光片羽》日历的“钥匙”。

  

讲座现场,伊宝教授从五台山的历史研究入手,呈现了五台山文化乃至山西古建筑沿革发展的进程,随后便以彩塑与壁画为论题主旨,介绍了五台山各个寺庙中的亮点和特色,从彩塑、壁画的整体构思到细节呈现,从历史故事到古人现代化场景的解读,整场讲座异彩纷呈,讲述了一个多彩和多元化的五台山。

  

现场,慕名而来的公众们不时地鼓掌致谢,线上的网友们也纷纷感慨,“原来在彩塑与壁画背后,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科技,一定要去一趟山西,去一趟五台山!”“这些精美的彩塑和壁画,都是旷世珍宝,幸亏有文化工作者保留下了它们最初的样子!”


晋版图书版本馆内景。

  

现代化书房,让文化资源走进现代生活

  

晋版图书版本馆作为活动的举办地,也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晋版图书版本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场馆,你也可以把这里看做是城市文化会客厅。这里不仅有各种与山西相关的图书版本资源,还有现代化的数字互动系统,里面收录了五台山文化遗产精品壁画和塑像,只要公众想查阅某一处壁画或塑像,就可以点开高清大图,清晰看到它的本体,以及线图,“这也是数字成果惠民的有力实践和体现。”董晓宁介绍道。

  

手捧《吉光片羽—2026年五台山日历》,从晋版图书版本馆走出,在阳光下翻开日历的每一页,它让千年的佛光与当代的时光相遇,在翻页间,完成一场无声的对话,似乎是对时间的感知,为浮躁的现代心灵提供来自千年文化遗产的宁静的力量。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日历,而是一座可随身携带的五台山文化殿堂:于案头,它是每日相伴的美学风景;于行囊,它是朝圣之旅的导览宝典;于掌心,它是连接古今的信仰载体。如果你也想拥有,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购买。


记者: 孙轶琼
编辑: 张静玉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