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第三届山西·阳泉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仍在火热进行中。上午,阳光穿透连日阴雨洒入会场,一场关乎山西科幻文学未来的思想盛宴在山西阳泉拉开帷幕。山西科幻文学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以“学者、作家、编辑交叉发言,多元互动”的学术沙龙形式,会聚省内外30余位高校学者、科幻作家、期刊编辑及媒体代表,围绕“以刘慈欣为代表性旗帜,张冉、李晓虎、刘强(兔八)等为中坚力量的山西科幻作家群及作品”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间迸发着对科幻文学发展的无限思考。
活动伊始,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巧妙地将天气与科幻联结:“连续阴雨的日子里,重读刘慈欣老师的《中国太阳》再合适不过——有人安于现实,有人却愿耗尽一生去探寻人类从未见过的风景。如今,这份探索精神正流淌在山西科幻作家的笔端。”他动情讲述,近年来从黄土地走出的山西科幻作家们,以对星海的向往,重新点燃了人类探索外宇宙与内宇宙的热情。提及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李骏虎指出,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发布的《中国后人类文化报告》宣告人类已进入依靠创新思维拓展视野的新阶段,而山西科幻作家的作品,正是对人类向宇宙提问的创新性回应。
从当年的“山药蛋派”到后来的“晋军”崛起,山西作家一脉相承,在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上,山西省作家协会提出了新的概念——山西科幻作家群。会上,李骏虎着重强调了山西科幻作家群的实力:“领军人物刘慈欣老师奠定了山西科幻的高度,张冉、灰狐、李晓虎、刘强等作家则构成了创作中坚。”同时,他也清醒地指出山西科幻文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创作队伍需壮大、作品质量待提升、理论批评要深化、产业转化需加速。为此,山西省作协已明确重点任务:将科幻文学发展纳入全省文学总体规划,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科幻文学进校园;打造科幻文学周、创作论坛等品牌活动,组建创作基地;加大作品转化力度,筹备科幻文学奖;优化发展生态,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山西科幻要为中国科幻贡献独特东方视角,这需要本土作家的坚守,更需要全国同行的支持。”李骏虎的发言,既饱含对山西科幻的期许,也向在场专家发出了携手共进的邀约。
山西省作协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温建生从山西文化分区的独特视角解读科幻创作的土壤:晋中晋商文化的务实、晋南根祖文化的厚重、晋东南神话文化的浪漫,都为科幻创作提供了丰富养分。“我们希望将阳泉打造成科幻文化区,让刘慈欣这个‘文化IP’释放更大能量。”温建生介绍,持续推进评论建设,推动高校成为科幻研究阵地;出版机构也在积极关注科幻作品。未来,山西将进一步壮大“山西科幻作家群”,加快作品影视、动漫转化,让山西科幻真正“活”起来。
会后,关于“山西科幻作家群”这一现象,专家们仍意犹未尽,纷纷表达看法。科幻作家、《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拉兹认为,山西科幻作家群风格多元,且已形成评论体系,发展潜力巨大;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宝树提到,从刘慈欣到李晓虎,再到刘强等新人,山西科幻传承有序,未来可期;科幻作家超侠则指出,山西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为科幻创作提供了灵感,期待更多作家走出山西,也希望外界作家关注山西,推动山西科幻国际化;科幻作家、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副秘书长汪彦中表示,作为85后群体可以说是看着山西的科幻作品成长,山西科幻提出了中国科幻写作范式,值得行业深入研究;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飞氘则总结出山西科幻的两大特点——强调危机、追求生命尊严,认为这是山西科幻持续产出优秀作品的精神底蕴。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山西科幻文学发展明确了方向,更凝聚了多方共识与力量。正如李骏虎在致辞中所说,科幻文学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憧憬,而山西科幻,正以扎根本土的坚守与面向未来的想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着新的希望。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山西科幻必将书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为中国科幻的繁荣贡献“山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