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公斤!”10月29日7时许,天刚蒙蒙亮,太行山深处沁水县张峰村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内,一条活蹦乱跳的三文鱼被打捞上来,在工作人员手中滑溜地挣脱了两次后,终于被放在了秤上。装袋、注水、加冰、封装,工作人员熟练地完成了包装后,将这条三文鱼放在了李女士的车上。
“这鱼真大!以前见的都是冰鲜的三文鱼片,今天终于见到活鱼了!”李女士话中难掩欣喜,“听说咱这能产出高品质三文鱼,我特地买一条带到临汾给好友过生日。”“近年来,像您一样来这里购买三文鱼的散客越来越多了。”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涛和李女士唠起了嗑,“这儿的三文鱼品质好,冰鲜三文鱼已经走向了全国,外地企业购买鱼苗的订单也源源不断。”
张峰村的这个三文鱼养殖基地占地面积5.6万余平方米,冷水鱼养殖区水面面积约2.7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但三文鱼作为典型的高纬度冷水鱼,为何能在这太行山中“生活”得如此“滋润”?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太行山间的张峰水库是沁河最大的水库,水质已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三文鱼基地水源引自张峰水库,水质优良,同时水温常年保持在10-15摄氏度,非常适合三文鱼生长繁育。”王涛说。
7时30分,三文鱼的“饭点”到了,基地工作人员侯国红拎起饲料,在一块块标准化鱼池间30厘米宽的隔断上行走。这些“营养餐”经过技术人员科学配比,健康绿色,被定时定量喂食。随着黄豆大的饲料不断洒向鱼群,基地里50个鱼池中约160万尾的三文鱼争先恐后进食,在水面跃动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原本宁静的村子热闹了起来。
在基地内,大大小小的鱼池整齐排列,上午10时许,三名工作人员正在对符合条件的三文鱼进行分池。“鱼越长越大,只有保证每条鱼合理的生长空间,才能让鱼更好生长。”王涛说。大大小小的鱼池,像三文鱼“居住”的房子,见证着一批又一批鱼儿的成长:鱼卵从丹麦、西班牙、美国引进回来后,先在孵化车间孵化;三个月后,鱼苗长至7克左右,被分到第一个鱼池;长至20克时再分到下一个池……当三文鱼体重达到3.5公斤左右,就可以上市了。

水好、料好、环境好,让这里的三文鱼成活率常年保持在70%左右。如今,这里年产成鱼800吨,年收入4000余万元。此前靠在外地打零工的侯国红,现在在家门口一年就收入6万元左右。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和强说:“我们‘以水做文章’,张峰村及其周边18个村500余人因三文鱼产业走上致富路。近年来,县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我们养殖三文鱼的劲头更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