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术后伤口是否愈合直接影响着患者后期康复,故应重视阑尾炎术后护理工作。大部分阑尾炎患者对伤口拆线前能否碰水、用什么工具清洁伤口认知不足,若操作不当,可能出现延迟愈合、术后感染等问题,甚至继发瘢痕增生。
1.阑尾炎术后伤口清洁准备
清洁手术伤口前,应做好工具准备工作,以规避交叉感染:①选择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抑制伤口局部新生肉芽组织;选择0.5%聚维酮碘溶液杀菌,减轻消毒液刺激伤口黏膜;选择无菌脱脂纱布覆盖伤口。②做好环境准备工作,调节室温22-25℃,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等待台面干燥,铺设无菌巾。③做好医务人员准备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前先用流水清洁双手30s以上,利用医用洗手液对双手揉搓,冲洗后擦干,佩戴无菌手套。
2.阑尾炎术后伤口评估
并非所有阑尾炎手术伤口均适合立即清洁,需对伤口进行评估:①观察伤口表面渗液情况,出现淡黄色血清样渗出物,属正常反应,无需忧虑;出现黄绿色渗液,且伴异味、红肿、高温,或可触及皮下硬结,可能与感染有关,需暂停清洁操作,立即上报医生。②观察伤口敷料状态,术后前3d未出现敷料移位、渗液浸湿问题,无需更换敷料清洁,若出现敷料污染、卷边、渗液渗透问题,需立即更换敷料,并轻柔完成清洁操作,规避按压伤口。
3.阑尾炎术后伤口清洁步骤
3.1旧敷料移除
观察敷料符合更换标准,医务人员佩戴无菌手套揭开敷料边缘,若发现伤口与敷料间发生粘连,规避强行撕扯,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湿润局部,等待敷料软化,沿伤口缓慢剥离敷料,以规避伤口牵拉影响局部新生肉芽组织。完成旧敷料移除操作后,立即放入医疗垃圾袋,规避环境污染。
3.2生理盐水冲洗
利用无菌纱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沿手术伤口中心螺旋状擦拭,逐渐擦拭至邻近皮肤,以覆盖伤口5cm为宜。注意每完成1次擦拭需更换纱布1次,规避重复使用纱布,否则可致外周细菌进入伤口中心。此外,部分患者伤口内部存在血痂或渗液情况,可利用生理盐水浸泡1-2min,等待异物软化后利用纱布缓慢蘸吸,规避暴力刮擦。
3.3术后伤口消毒
依据“由内向外”“先清洁后污染”原则完成阑尾炎术后伤口消毒工作,准备无菌棉签蘸取适量聚维酮碘溶液,由术后伤口中心开始消毒,消毒直径为5cm。完成第一圈消毒操作,立即将棉签更换,随后开展第二圈消毒。此外,消毒操作应避开伤口内部,仅对伤口邻近皮肤进行消毒,一旦发现消毒液进入伤口,立即使用无菌纱布蘸取生理盐水冲洗,规避消毒药影响阑尾炎术后切口愈合。
3.4覆盖新敷料
阑尾炎术后伤口消毒后,等待3-5min局部皮肤干燥,利用无菌纱布将伤口覆盖,注意纱布需完全覆盖伤口,随后利用医用胶带对纱布四角固定,轻压纱布30s,保障敷料彻底贴合皮肤,以减少纱布与皮肤空隙。
4.特殊伤口处理方法
4.1渗液过多处理方法
完成阑尾炎手术3-5d,局部伤口仍存在较多渗液,如24h渗液量>10ml,需增加生理盐水冲洗次数,并在每次完成清洁后利用无菌纱布轻按伤口5min,以加速渗液吸收。此外,选择无菌脱脂棉敷料吸收渗液,每日更换1次,注意观察渗液颜色,若由淡黄色转为暗红色,立即排查伤口出血情况。
4.2拆线后清洁护理
阑尾炎患者拆线后,仍需保护伤口3-5d,此时伤口已愈合,但仍存在表皮脆弱问题,可利用无菌温水清洁、擦拭,注意规避使用沐浴露、肥皂。完成伤口清洁后,利用无菌毛巾将局部水分吸干,随后遵医嘱涂抹适量硅酮凝胶,以加速表皮修复。此外,完成拆线后,一周内规避伤口长期浸泡在水中,如洗澡后需立即擦干伤口。
阑尾炎术后护理重点为正确清洁,以为伤口愈合创建优良环境。实际术后护理期间,应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护理策略,并叮嘱患者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以加速伤口愈合。
作者:内江市东兴区椑木中心卫生院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