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从何时起,预售成了各大网店间流行的标配,女装预售更是动辄15天甚至更长。女装预售现状如何?11月11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太原市民吴女士,喜欢网购多年。10月20日,某女装店正式开始“双11”活动,吴女士在其直播期间买了两件羽绒服和一件抓绒打底。由于少用了优惠券,吴女士将其中的抓绒打底退款后重新下单支付。就是这2分钟的时间,吴女士没有买到现货,只买到了预售,直到15天后,吴女士终于拿到了这件衣服。“我特别讨厌预售,发货时间太长了,很多时候,等的等的就不喜欢了。”为了买到现货,吴女士选择跟着店铺的上新规律,蹲守直播间“抢”现货。“真的是可以用‘抢’形容,下手晚一分钟,现货就没有了。想要现货,只能等第一批买到的人不喜欢以后退货。”吴女士说。
今年的“双11”大促,比往年略早开始,很多平台在10月7日左右就已经开始预热。但购买女装的顾客未必能第一时间收到货,因为很多女装标注了“预售15天”。换言之,消费者付款后还要等上半个月才能穿上心仪的服装。有网友吐槽:“店家是在种棉花吗?”
在某网络投诉平台上,以“预售”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超过5万条结果,踩坑者的经历各有不同。有消费者在付完款后才知道自己买的是预售,但商品详情页里根本没有标注;有人终于等到预售约定的发货时间,却发现商家再一次修改了最迟发货时间;还有人忍无可忍询问商家何时发货时,却得到了“缺货”的回复,并且理由五花八门,比如商品存在瑕疵被召回、工厂跑路等。离谱的是,姗姗来迟的衣服居然发错了颜色,只能又花上半个月退换。再次拿到衣服后,却发现衣服的材质及做工和之前的大相径庭。最扎心的是,这边预售的衣服还没穿上,那边店铺已经开始了疯狂的清仓打五折活动,可谓货到即贬值。
11月11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浏览了多家店铺后发现,不少女装店铺存在预售模式。在很多店铺,同一件商品,会根据现货和预订分别确定库存。
业内人士刘女士介绍,早在2012年,预售形式就已出现了。当时,天猫预售正式作为一个频道出现。从2015年开始,电商平台开始暗戳戳普及预售策略,由于参与预售的商家并不多,消费者没有及时察觉到异样。2017年以后,预售在电商平台频繁的大促活动中愈演愈烈,“双11”的战线更是长达20多天。加上直播卖货兴起后,流量KPI压向商家,为了拉新粉丝、加强老粉黏性,对上新的频率要求更高,预售开始遍地开花。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不是小众商品,也不管有没有生产能力,通通加上了预售选项。
女装网店预售最早出现在原创设计师品牌,以及汉服、JK裙等小众服饰上。因圈子小、成本高、销量低,商家很难大量备货,需要延迟发货来缓解大量订单带来的制作和物流紧张等问题,后来这种模式逐渐延伸到各类女装的网络销售中。作为预售重灾区的服装类目,被消费者喷得最多的,是年销售金额过亿的网红自制店。这些网红店通常有百万级的粉丝,在不缺流量的情况下,即使预售,客户也不会流失,因而有恃无恐。
为何要预售15天?多家女装网店客服的回应基本答非所问:“仓库到货后会第一时间为您发货。”一家皇冠女装店铺的主理人王女士说,在决定上架产品前,她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备一些现货。之后,将拟上架商品拿到直播间进行预热展示,之后根据消费者的加购情况再确定是否加单。“预售是目前一种常见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首单不会做很多库存,因为要经过市场测试。如果某个款式畅销,我们就边续货边卖,这也是平台允许的规则。”王女士说,“这样做,商家的风险降低一些,如果备了很多现货,万一卖不动,就麻烦了。”
上述业内人士刘女士的答复也支持这个逻辑。她介绍:“从网店的角度来说,女装款式更新快,不知道什么会是爆款,所以开启预售再进货或者生产,这样可以减少库存。”
谈及女装的超长预售,曾有媒体报道,这也和女装的高退货率有关。某网店店主王女士表示,预售确实可以应对部分退货率的问题,如果退货,可以二次销售,甚至多次销售。王女士说,电商时代的退货与传统的退货问题存在一些差异。传统退货可能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对于女装网购来说,目前的平台交易机制设计使得退货非常方便。7天无理由退货、退货险、便捷的物流都让退货变得更加容易。从消费者角度说,直播过程中可能存在冲动消费,买回家后悔了就退货。有些消费者是一次买很多件,可能最后只留下一件,剩下的退货;甚至有少数人利用退货规则,免费穿几天后再退货。各种情况综合,最后表现出来的就是退货率高。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采访了多名女性消费者,她们表示均有退换货的经历。退货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货不对板、尺码不合适、质感有偏差等。一名女性消费者直言:“我是淘宝88VIP,退货无需付邮费,我通常会针对同一款服装下单不同尺码或不同颜色的,买回来试穿一下,不合适的就退掉。”业内人士刘女士认为,整体来看,女装这一品类具有的特点是,退货率高、销售周期短、容易积压库存。于是预售逐渐成为女装网店规避风险的首选,从网红店到品牌女装店,大家纷纷效仿。
面对女装超长预售的现状,有些消费者表示不满,称会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兴趣,继而在等待期退货;有些消费者表示无所谓,称对于真正喜欢的服装,愿意花较长时间等待。
商家有商家的苦衷,消费者有自己的选择。超长预售是“存在即合理”吗?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曾公开发表观点:对于超长预售,表面上商家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实际上商家利用经营优势地位,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属于实质的不公平经营行为;另外在合同形式上,商家又利用强制预售,限定发货时间方式,减轻了自身责任,属于不平等格式条款,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今年5月,淘宝平台针对服饰类目新增了4天到15天发货商品额度管理措施。平台会依据商家历史实际发货时效、店铺体验分等数据,自动计算商家可设置3天以上发货时间的商品数量。这一举措旨在引导商家合理承诺发货时效,从源头上减少“超长发货”现象,有望将发货时间从15天大幅缩短至3天。
业内人士刘女士认为,创造良好购物环境,需多方共同发力。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商家、网购平台的监管力度,针对女装网购市场存在的超长预售、质量差等问题出台政策,健全管理机制,从而维护消费者权益,减少超长预售现象,同时加强对商家、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共同创造良好购物环境。网购平台应严格要求商家,明确预售时间,减少超长预售,同时对有货不对板、二次销售、商品质量差等问题的商家进行严格处理。网店商家也应该明白,商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同样重要,不能贪图一时利益,销售劣质产品、设置超长预售期。消费者也应当养成良好购物习惯,不恶意退货退款,维护消费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