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咬不动硬菜、说话漏风、笑起来缺颗牙不敢露齿……牙齿缺失带来的麻烦,远不止“不好看”这么简单。缺了牙该怎么补?传统镶牙和现在流行的种牙,到底哪种更适合自己?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两种常见的补牙方式。
缺牙不管?后果比你想得更严重,一颗牙缺失后,旁边的牙会慢慢往空缺处倾斜,对面的牙也会因为咬合而越长越长。时间久了,原本整齐的牙齿变得东倒西歪,吃饭时食物残渣更容易塞牙缝,引发蛀牙、牙周炎。更关键的是,牙齿缺失会影响消化功能,食物没被充分嚼碎就进入肠胃,会增加胃的负担,长期可能诱发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所以,缺牙后一定要及时补!那么,镶牙还是种牙到底该怎么选?
1.传统镶牙:像搭一座“牙桥”
传统镶牙是最常见的补牙方式之一,通俗点说,就是“搭桥”。举个例子:如果中间缺了一颗牙,医生会把缺牙两边相邻的两颗好牙磨小一圈,然后做一副连在一起的“牙桥”,架在这两颗磨小的牙上。这副假牙就像一座桥,两边的好牙是“桥墩”,中间的假牙是“桥面”。
这种方法的优点很明显:
-价格相对便宜:尤其是缺牙数量不多的时候,整体费用比种牙低;
-操作周期短:从检查、取模到戴牙,最快一周左右就能完成;
-适用范围广:即使牙槽骨(牙床)条件不太好,或者身体不能耐受复杂手术(如在化疗、糖尿病等)。
但它也有明显缺点:
-要“牺牲”好牙:为了装假牙桥,必须要把两边原本健康的好牙磨小。磨牙过程中可能会有酸痛感,虽然之后会做牙冠保护,但毕竟牙齿结构被破坏了,以后如果牙冠出问题,可能需要反复修补;
-咀嚼效率打折扣:假牙桥主要靠两边的基牙“拽着”吃东西,不像真牙有独立的牙根能稳稳“扎根”,吃硬东西时容易松动。
2.种牙:给牙齿“种”个“根”
种牙的名字听起来像“种”出一颗牙,其实原理更像“种树”——先在牙槽骨里埋下一颗“人工牙根”(种植体),等它和牙槽骨长牢(通常需要3个月以上),再在上面装一个牙冠,这样,假牙就有了独立的“根”,不用依赖旁边的好牙。
种牙的优点很突出:
-不伤害邻牙:种牙是“独立施工”,只需要在缺牙的位置操作,旁边健康的好牙完全不用动,相当于给缺牙的地方“单独盖楼”;
-像真牙一样好用:种植体和牙槽骨结合后,像真牙一样“扎根”在嘴里,咀嚼硬东西(比如排骨、脆桃)时受力均匀,几乎和真牙没差别;
-舒服自然:牙冠的材质和真牙颜色、光泽很像,戴上去几乎看不出来是假的,说话、笑起来更自信。
但它也有局限性:
-价格相对较高:种牙的费用包括种植体、牙冠和手术费,整体比传统镶牙贵不少;
-需要时间和条件:种牙前要做详细检查(比如拍CT看牙槽骨厚度、是否有炎症),如果牙槽骨萎缩严重,可能需要先“植骨”,整个过程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
-对医生技术要求高:种植体的位置、角度直接影响后期效果,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导致种牙失败或使用不适。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选传统镶牙还是种牙?其实没有“绝对更好”的答案,关键看你的需求和条件。可以参考这2个问题:
1. 你的牙槽骨“给力”吗?种牙需要足够的牙槽骨支撑种植体。如果缺牙时间太久,牙槽骨因为没有牙齿刺激而萎缩(摸起来牙床变低、变平),可能需要先植骨,增加治疗时间和费用。如果牙槽骨条件差,传统镶牙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2. 你愿意为“长期效果”买单吗? 种牙的使用寿命更长(保养得当能用20年以上),而传统镶牙的假牙桥一般5-10年需要更换(具体看维护情况)。如果预算允许,种牙的“性价比”其实更高——虽然初期花钱多,但后期不用频繁修修补补。
当然,最重要的是找专业的牙医做全面检查。医生会通过拍CT、取模型等方式,评估你的牙槽骨条件、咬合关系、全身健康状况,然后给出最适合的方案。
作者:福建省老年医院 李抒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