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赵树理“跨界”当调解员化解邻里纠纷;交通智慧系统让马路上有了“云端”法庭;非遗老鼓书唱出新版反诈攻略火爆网络……这些稀罕事不是电视剧桥段,而是正在真实上演的暖心公安故事。


即日起,山西晚报推出“阳光下的守护——晋善警美·山河行”系列报道“山西公安有多暖”!记者将随省公安厅组织的采访团前往晋城,用最鲜活的笔触、最真实的镜头,展现公安民警如何把“晋善警美”打造成闪亮名片。 


在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文学创始人赵树理的家乡,近年来,沁水县警方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从赵树理其人其文中提炼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并命名为“赵树理调解工作法”。

  

11月13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专程来到沁水县公安局嘉峰派出所采访,从文学符号到治理资源,赵树理这个名字的嬗变,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独特路径。  


 

警务室外有关赵树理的独特设计


洒水车溅起的泥点


“我的车刚洗完,干干净净的,你看看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宋大姐情绪激动地拦住司机老刘。而老刘则不以为意地摆摆手:“不就是点儿泥点子嘛,用水冲一下就行了。”2025年初秋的一个清晨,晋城沁水县嘉峰镇的主干道上,发生一场因洒水车作业引发的纠纷。村民宋大姐崭新的私家车被洒水车作业时溅起的泥浆划出了几道明显的痕迹。
  

接到报警后,嘉峰派出所20岁出头的民警杨帆迅速赶到现场。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年轻民警并没有立即进行责任认定,而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到现场,我就先让宋大姐诉诉委屈,这叫‘先放气后说理’;随后就给他们唠唠上个月邻村三轮车刮了轿车的事咋处理的,这叫‘先看戏后说事’;最后我再给两边算算经济账,找到折中方案,这叫‘先算账后了事’。”杨帆说,不到半个小时,原本剑拔弩张的二人,便握手言和。这种高效而人性化的调解方式,背后隐藏着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方法。
  

“我们用的不是土办法,是经过系统提炼的‘赵树理调解工作法’。”沁水县公安局嘉峰派出所所长霍鹏云在接受采访时说。沁水是“山药蛋派”文学创始人赵树理的家乡,近年来,当地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从赵树理其人其文中提炼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并命名为“赵树理调解工作法”。 


沁水县公安局嘉峰派出所赵树理警务室,“枫调理顺”4个字格外醒目


一个人的遗产与一个县的难题


“你房顶的水不能滴到我院子里!”“你修房就修房,占我的路干啥?”……在基层,百姓之间的房屋占地、土地农事、婚姻纠纷不少,一言不合就有可能拎起拳头解决。多年前,嘉峰派出所纠纷类警情占到70%-80%,一度成为辖区警方的工作瓶颈。
  

作为昔日的“老所长”,如今已是沁水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的韩学文认为,要解决基层的矛盾和纠纷,关键是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而赵树理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真正懂得老百姓的所思所想。
  

“这不是简单的文化包装,而是深刻的精神契合。”沁水县公安局政委杨长征在解释推行这一改革的初衷时表示,当前基层矛盾复杂多样,单纯讲法条群众听不懂,光讲人情又解决不了问题。因此需要找到一条既符合法治精神,又贴近群众生活的治理路径。
  

这一探索始于2018年。当时,嘉峰派出所在一起普通的邻里纠纷调解中,偶然尝试运用赵树理小说中的智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案例引发当地政法部门的深入思考:能否系统挖掘赵树理作品中的治理智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
  

改革的第一步,是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从赵树理的作品和生平中寻找智慧。经过数月的梳理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四理六象”分类法。其中“四理”指的是“无理搅三分”“得理不饶人”“说理不走理”“较真认死理”四类当事人形象;“六象”则化用自赵树理小说《三里湾》中的经典人物:“常有理”“惹不起”“铁算盘”“能不够”“小反倒”“糊涂涂”。
  

“这套分类方法就像老中医看病,首先要‘望闻问切’。”霍鹏云所长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我们的民警一到纠纷处置现场,只有快速准确地识别当事人类型,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调解突破口。”


民警从赵树理其人其文中提炼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


“五先五后”:

当文学技巧成调解艺术

  
源于赵树理民间故事的“五先五后”工作法,成为这套体系的核心精髓。这套方法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智慧,更体现了现代心理学的沟通技巧。
  

“先看戏后说事”——在今天的调解实践中,这已不再是观看传统歌剧,而是让当事人观看针对性制作的普法短视频。在一起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打架事件中,当事人王某在看完“打架成本”教育视频后,当场脸色大变,主动要求和解。视频详细展示了类似案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经济赔偿和社会影响,让当事人直观地认识到冲动行为的代价。
  

“先算账后了事”——这种算法不仅包括经济账,还有法律账、名誉账、亲情账。这种方法源自赵树理调解“牛啃庄稼反被打断腿”的旧案,但今天算的账目已远超出当年的范畴。在调解一起兄弟争产纠纷时,调解员不仅帮双方计算了房产价值,还细致地分析了诉讼可能耗费的时间精力、兄弟情谊的损失,以及可能对下一代造成的影响。
  

“在工作中,我们还有‘先放气后说理’‘先把脉后治病’‘先戴帽后和好’,这些方法介绍起来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深厚的群众工作功底,有时一起纠纷我们要组织调解七八次,我们也是在具体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嘉峰派出所赵树理警务室,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民警深有感触地说道。


民警从赵树理其人其文中提炼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 


制度变革:

“土办法”的现代化转型

 

据悉,为确保“赵树理调解工作法”不流于形式,当地还配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是“三长会商”机制——由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组成联合调解团队,并引入司法确认制度,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
  

而更为深刻的变化,则体现在“三环七步”流程设计中。这套体系从“广辟来源、受理流转”开始,经过“谈话调查、分析会诊、多元化解”等环节,最后进行“结案分流”和“深化治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闭环。
  

“我们整个调解体系的建立,追求的不是简单的个案解决,而是希望通过每个个案实现治理一类的效果。”杨长征表示,如今,这套体系也真正实现了从“灭火”到“防火”的转变,体现了预防性警务的理念。
  

据统计,自该体系运行以来,累计预防化解潜在各类纠纷数百起,真正实现了“调解一个案例,规范一类问题”的效果。
  

数据显示,赵树理调解室建立以来,辖区纠纷类警情下降了38%;实现民转刑案件零发生,非法上访零发生;调解成功率大幅提升,由75%上升至98.2%。
  

2023年11月6日,嘉峰派出所“赵树理调解”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民警从赵树理其人其文中提炼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


记者手记

“活”的文学从文学殿堂到田间地头
  

采访结束,站在赵树理警务室门口,“枫调理顺”的牌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四个字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这套调解体系的核心理念。
  

霍鹏云的解释令人印象深刻,“‘礼’是公序良俗,是建立信任的基石;‘理’是法治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基层治理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在人情与法治之间做选择题,我们探索人情与法治的最佳结合点。”
  

从文学作品到治理实践,从文化符号到制度创新,这场发生在中国基层的探索,或许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个生动注脚。在这个过程中,赵树理不再只是一位作家,更成为一种连接传统与现代、法治与德治的独特治理资源。
  

这个发生在太行山深处的故事,或许能够为创新全国基层社会化治理,提供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样本,成为解锁“警源治理”的“金钥匙”。而这,或许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的地方——它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社会重新找到位置,让文化的血脉在治理实践中继续流淌。

 

记者: 辛戈
编辑: 冯洁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