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长春,天高云淡,战鹰呼啸。9月19日至23日,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盛大举行。空军航空开放活动,见证了人民空军从“国土防空”迈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嘉宾们观摩飞行表演,参观静态展区,深入了解吉林作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的深厚底蕴,纷纷为长春聚力打造“航天名城”的雄心与实力点赞。一场蓝天之上的视觉盛宴,不仅点燃了市民和游客的热情,更成为全国观察长春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焕新蝶变的独特窗口。
劲舞蓝天
“空中芭蕾”惊艳亮相
空中展示区成为当天最具人气的区域。随着“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战机呼啸升空,一场精湛的“空中芭蕾”精彩上演。空军航空大学派出“红鹰”与“天之翼”两支飞行表演队参演。“红鹰”表演队在保留“八机斤斗”“七机开花”等传统动作的基础上,优化了“双机点赞”“五机水平开花”等编排;“天之翼”表演队则整体提升了动作流畅性与视觉冲击力,“九机雁队通场”“钻石队盘旋”场面尤为震撼,“双机旋转木马”“三机尾旋”等动作也更加精彩。本次表演还首次吸纳两名女飞行教员参加,为表演增添新的亮点。
展现硬核
彰显我国航空实力
本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近百万观众现场见证了人民空军的硬核实力与开放自信。空军集中展出百余型现役及经典退役飞机、地面装备,歼-20首次公开静态展示,轰炸机编队首次通场飞行,成为瞩目焦点。运油-20A、空警-500、轰-6等大国重器精彩亮相。
从空警-500与4架歼-20组成“预警指挥+隐身突击”编队划破长空,到运油-20A与2架歼-16以“双点同时加油”姿态平稳通场,再到轰-6双机编队上演“远程铁拳”协同突防,一系列高难度编组展示,立体呈现了人民空军体系作战能力的升级突破。
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引人入胜。设有空军馆、军工央企馆、吉林省航空航天产业馆等,以“大国重器·空天未来”为主题,融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空天创新枢纽与吉林航空历史与发展特色。长春本地企业长光卫星备受关注。作为我国第一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已达117颗,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产业新程
航空博览城引领未来
9月5日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国际航空博览城将打造为一个以航空为主题,集展览、体验、科普、文旅于一体的城市新空间,实现“永不落幕的航空展”。
长春建设“航天名城”的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
“一展”即长春航空展,正火热举办,吸引全国航空爱好者与游客。“一园”即蓝天公园,已向公众开放。“一区”即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正在稳步推进。这里不仅是“看飞机”的窗口,更是未来“造飞机、用飞机、飞起来”的产业高地,成为长春航空梦的坚实基础。
潮流向北
春城焕新看蝶变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办的同时,9月19日到20日,长春市委宣传部主办、长春晚报社承办的“潮流向北春城焕新”报业主流媒体看长春青春蝶变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嘉宾们观摩了长春航空展,领略蓝天之上的壮阔与力量,还共同走进长春的大街小巷,感受这座城市在岁月流转中焕发的青春光彩。
9月19日晚,微风轻拂,蓝天公园华灯初上、人流如织。一场属于百姓的长春文旅街头音乐会,在这里热烈开唱。蓝天公园不仅是城市“疤痕”变“绿肺”的生动案例,更是长春推进城市更新、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
9月20日,长春世界雕塑园,在这片凝聚自然与人文精神的艺术境域中,游客们感受城市的文化脉动与青春气息。园区入口处的“罗丹广场”尤为瞩目——《思想者》《青铜时代》等5件罗丹原作在此永久陈列,成为国内拥有罗丹原作最多的雕塑园。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仿佛步入了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时空走廊。从1932年的南岭净水厂,到如今的城市生态会客厅,体现了工业记忆与生态文明的巧妙融合,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
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曾见证城市沧桑变迁,如今正以青春的姿态翩然归来。
长春净月高新区的新晋顶流肆季南河岸线公园,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呼声不断。映入眼帘的1.5万平方米粉色沙滩,与伊通河的粼粼波光相映成趣。
20日傍晚,新民大街人潮涌动,这条见证城市沧桑的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亲身感受百年老街的向新蝶变。新民大街历史建筑风格独特、资源集中。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历史建筑进行了精细修缮,并对部分非历史建筑进行功能改造。新民大街的蝶变,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