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为主色系,以3D形式体现应县木塔、中华门神、朔州陶瓷、内外长城、右玉丰碑等朔州特色文化元素,展现朔州市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的发展成就。
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朔州线上VR展馆以“现代化的塞上绿都”为主题,共分三大展示区域,分别为“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展示区”“文化事业成果展示区”“文化产业成果展示区”。
朔州线上VR展馆效果图。
朔州线上VR展馆南入口处设置尉迟恭雕像模型,西侧设置右玉丰碑模型,展厅中设置应县木塔模型。
点击尉迟恭铜像模型和“朔”字造型,出现尉迟恭简介和门神文化介绍文字。
从入口处右侧进入展厅后,照壁后方有三个展示单元,点击左侧“热点”,即可浏览朔州概况:
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内外长城之间,于1989年1月正式建市,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朔州是右玉精神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朔州是全国煤电综合能源基地、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是全国杂粮强市、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是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系统”试点城市。现辖2区1市3县、6个省级开发区,国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人口159.34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60.8万人,城镇化率为61.84%。
朔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
境内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和标志边塞文化和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涌现出三国大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明朝宰相王家屏以及“全国双百人物”李林、“改革先锋”陈日新等众多杰出人物。
当前,朔州市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围绕“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的奋斗目标,加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力度,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拓展特色农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构建“文旅+”产业融合体系,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上新台阶。2021年朔州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全省第一,2022年1至8月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
照壁右侧显示:“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习近平
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六次批示指示。
在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展示区的入口部分,朔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踵事增华谋发展,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凯歌。桑干河畔,朔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从“生态优先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多元支撑”“城市更新蝶变焕彩”“开放发展四向融通”“脱贫攻坚振兴乡村”“民生福祉枝叶关情”“创新赋能聚才育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等八个方面对全市经济建设成果进行展示。
麻绳编织的《老家记忆》作品。
剪纸作品——窗花。
在文化产业成果展示区可以了解到,朔州市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短板,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构建多点支撑、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朔州充分发挥永定河源头地区的地理标识的品牌优势,全面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深挖“三大优势”,抓好“四大工程”,打造“十张文旅名片”,围绕“一核、两带、三龙头、五片区”的文旅融合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成为首家获批的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山阴桑干河湿地公园晋升国家湿地公园。“传承红色信念铸就时代精神——右玉县红色旅游发展案例”入选全国60个红色经典案例。应县木塔景区入围“2020年历史遗址型景区品牌100强榜单”,金沙滩健康养生中心和右玉南山美郡生态旅游度假区入选山西省文旅康养示范区。“塞上风光田园之旅”入选全国1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怀仁市鲁沟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朔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艺术研究院和市歌舞团并入朔州师专,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文旅集团成功组建,市融媒体中心入选中宣部市级媒体融合试点,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凸显。中小微文化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山阴县众福缘农副产品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入选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右玉国家级青少年夏季足球训练基地被列为2020年全省重点工程项目。右玉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与国际接轨、横跨两地、贯穿全年、奖金最高、专业化的赛马赛事。
而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朔州稳步推进。朔州现有内外长城共计327公里,现存各类长城遗存1649处,占全省总量的38.5%。2020年朔州市新广武——白草口段长城和右玉二边段长城被列为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山阴县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45个项目之一。全市长城抢救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长城遗址遗迹基础设施项目和旧广武村传统村落保护传承项目开工建设,广武长城博物馆装修改造项目全面竣工。
在朔州,精品文创特色荟萃。强化创新设计,以“传统文化+现代文创”模式,推动文化创意设计融入工业、农业、食品领域,打造精品文创产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应县耍孩儿戏曲体验区。
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信仰初心主题类)奖。新编大秧歌廉政历史剧《尉迟恭》获第十七届山西省“杏花奖”新创剧目奖。耍孩儿小戏《山村致富宝》入选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决赛。右玉道情现代戏《永宽遗梦》获2021年山西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选拔(文本类)一等奖。右玉县马营河村村歌《丰收酒》获得2020“庆丰收·迎小康”中国村歌大赛一等奖。《山河之诺——右玉精神英雄谱》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马举、郭虎作品入选2019-2021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备选作品。
朔州市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系统”试点城市。“朔州文旅云”智慧数字服务平台成为全省首家规划设计和建成上线运行的地市级数字文化工程。全市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挂牌,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数字化服务网络。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持续推进,市图书馆、应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
朔州市持续开展主题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全市年均实施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650场次以上,各类群众文化赛事100余场,“艺术党课”走进千家万户,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志愿服务蓬勃开展,涌现出“朔风”和“美美与共”文化志愿服务等省级群众文化服务品牌,207支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102名乡土文化能人、214名乡村文化带头人。
朔州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19项、市级项目233项、县级项目301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1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4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基本形成。应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小剧种大情怀——应县“耍孩儿”绽放异彩》被文旅部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传统鎏金工艺”和“右玉民俗剪纸”入选《第一批山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靠近展馆的出口方向,还有特色农产品展销区,这里展示了朔州市特色农产品,并连入京东平台“朔州馆”“应县馆”“右玉馆”,云游在这里,还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塞上美食。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