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变成“小黄人”?新手爸妈必须了解的新生儿黄疸
山西晚报网发布时间:2025-10-23 18:55:31

几乎每个新手爸妈都会遇到宝宝的第一个“小麻烦”——黄疸。宝宝出生没几天,皮肤开始泛黄,像个可爱的“小黄人”。别慌张,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新生第一关”,帮助宝爸宝妈科学应对,轻松上路。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既可能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二、宝宝为什么会变“小黄人”?


根源在于一种橙黄色的物质:黄疸的元凶—— “胆红素” 。 

  

1.“库存”多:胎儿期,宝宝需要大量的红细胞来携带氧气。出生后,他开始用肺呼吸,那些多余的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分解产生大量的胆红素。
      

2.“处理”慢:宝宝的肝脏功能还不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就像一条“拥堵的高速路”,来不及处理这么多胆红素。


3.“排泄”少:胆红素主要通过大便排出体外。而新生儿早期吃奶少,肠蠕动慢,导致大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又在肠道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三、如何区分生理性 vs 病理性黄疸?


这是新手爸妈最需要搞清楚的核心问题!黄疸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病理性黄疸的信号。



简单概括:


生理性黄疸是“来得晚、去得早、程度轻、宝宝好”;  

病理性黄疸是“来得早、去得晚、程度重、宝宝差”。


四、 居家如何观察和护理?


1. “察”是火眼金睛——学会观察黄疸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顺序和程度。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到躯干、四肢,最后到手足心。如果发现手脚心也明显变黄,说明程度较重,必须立即就医。
    

2. “吃”是头等大事——保证充足喂养


充足的奶量(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让宝宝通过大便尽快排出体内的胆红素。建议母乳喂养的宝宝每日喂养8-12次。
    

3.“避”是绕过误区——这些做法不靠谱


晒太阳退黄,不推荐!


阳光中的蓝光波段确实可辅助降低胆红素,但它有限且不稳定,效率极差;宝宝皮肤娇嫩、容易晒伤、感冒。


喂葡萄糖水、中草药浴、黄连水等民间“偏方”,有风险!


可能加重宝宝肾脏负担,引起过敏、中毒等不良反应,有害无益,切勿自行尝试!


五、识别危险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立即就医:


· 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内。

· 黄疸程度迅速加重,短时间内蔓延至全身。
· 宝宝精神萎靡、嗜睡、拒奶、吸吮无力、尖声哭闹。
· 大便颜色变成白色陶土样或尿液呈浓茶色。
    

总结:新生儿黄疸,绝非掉以轻心的“小事”,科学喂养、密切观察、及时识别,迅速就医,帮宝宝顺利度过“小黄人”阶段。

 

作者:四川省邻水县妇幼保健院     包飞


发表证书.jpg


编辑: 李菊梅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