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术后患者怎么护?这些细节决定康复速度
山西晚报网发布时间:2025-09-18 15:11:37

脑出血是病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速度和效果至关重要。家属若能掌握科学护理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帮患者更快恢复,下面就从多方面详细说说护理要点。


一、营造适宜康复环境,关注患者情绪


术后患者需静养,家属记得关掉电视、收音机等,减少多余干扰。说话时语气要平和,别聊病情或烦心事,多给些鼓励。要是患者情绪激动,不妨轻声安抚或放段轻音乐,避免情绪波动让血压升高,增加再次出血风险。


二、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很关键。术后24-72小时要持续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之后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并记录。体温正常是36.5℃-37.2℃,成人呼吸每分钟12-20次,若血压骤升、体温超38℃或呼吸急促,得马上找医生。同时要观察患者意识,看是清醒、嗜睡还是昏迷等,也能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注意瞳孔大小(正常2-5mm)、形状是否对称、对光有无反应,关注肌力(0-5级)变化,警惕颅内压升高或再出血。


三、做好呼吸道与体位管理,预防相关风险


保持呼吸道通畅很重要。患者头部可抬高15-30度,别平躺,减少误吸风险。有痰的话,用纸巾或吸痰器轻轻清理;要是呕吐,赶紧把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呼吸道,同时要定期清洁口腔。术后初期别让头部剧烈晃动,保持颈部中立,每2小时帮患者翻次身,用气垫床或软枕护住骨突处,预防压疮。


四、科学饮食与排便管理,保障身体机能


术后饮食要清淡易消化。术后1-2周若需鼻饲,务必无菌操作,鼻饲前先抽胃液看情况,温度控制在38-40℃,每次不超200ml,间隔2小时以上,按医嘱配米汤、果汁等流质;能自己吃后,选稀饭、面条等,别吃刺激食物。还要留意排便,便秘会升高腹压增加再出血风险,可遵医嘱用乳果糖等通便药。


五、积极预防并发症,守护患者健康


感染防控:患者术后免疫力低,家属要每天更换床单、衣物,定期为患者擦洗身体,尤其出汗多的部位。若患者有留置导尿管,观察尿液颜色和气味;有伤口则定期更换敷料,查看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再出血与脑水肿预防:避免患者剧烈咳嗽、用力排便,遵医嘱使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监测电解质平衡。


深静脉血栓预防:卧床患者每日需进行下肢被动活动或气压治疗。


六、重视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助力全面恢复


康复训练:术后1-2周病情稳定后,要遵医嘱做康复训练。初期可做被动运动,比如按摩患侧肢体、活动关节;患者好转后鼓励主动运动,像抬腿、握拳等,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别太累。还能逐步练坐位平衡、吞咽功能、走路及脑功能训练(如记忆、语言训练),定期评估康复情况并调整计划,3个月内恢复效果更佳。要是你还有其他术后护理相关的内容需要润色,或者想针对某类特定患者(如老年患者、儿童患者)调整表述风格,都可以随时告诉我。


心理支持: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鼓励其表达感受,播放轻音乐或患者喜欢的节目缓解情绪。若患者情绪持续低落,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七、按时复查随访,动态调整方案


术后康复是长期过程,家属要督促患者按时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头颅CT、血压监测、肢体功能评估等检查,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脑出血术后护理繁琐且关键,家属的细心与耐心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护理中遇到不确定情况,务必及时咨询医生,切勿自行处理,通过科学护理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贺州广济医院    易小花


发表证书.jpg


编辑: 胡钰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