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肥胖症饮食管理全指南
山西晚报网发布时间:2025-09-09 11:54:13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饮食管理。可能有人会问:”这两种病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说?”其实,它们就像”难兄难弟”: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而糖尿病患者也常因代谢紊乱更容易发胖。但你知道吗?这两种问题的饮食核心是相通的-﹣既要控制血糖波动,又要平衡热量摄入,最终实现”吃得健康、身体轻松”。接下来,从主食、蛋白质、蔬菜到水果,把最实用的饮食原则讲透。不管你是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还是想预防这两种问题的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主食: 控糖与控脂的”主战场”


主食是我们每天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对糖尿病和肥胖症来说,它也是最需要”精打细算”的一环。很多人觉得”少吃主食就行”,其实更关键的是”吃什么””怎么吃”和”吃多少”。


1.选对种类:拒绝”精”,拥抱”粗”。精米白面(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之所以不适合,是因为它们经过精细加工,纤维被去掉了,消化吸收特别快﹣﹣吃下去后,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飙升,还容易饿,饿了就想吃更多,陷入”升糖快→饿→多吃→发胖”的恶性循环。建议换成”杂粮杂豆组合”:﹣主食替代品:玉米、红薯、山药(注意:这些属于”淀粉类主食”,不是蔬菜,要算入主食量)为什么推荐杂粮?因为它们保留了完整的膳食纤维和营养,消化慢,能让血糖”缓升缓降”,还能增强饱腹感,帮肥胖人群减少总热量摄入。


2.控制分量:用”拳头”当尺子很多人不知道”一顿该吃多少主食”,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 用自己的拳头当参照物。﹣糖尿病患者:一顿主食约1个拳头,晚餐可比早餐少1/4。- 肥胖症想减重:一顿主食约3/4个拳头,饿了就多吃蔬菜,别加主食。


3.吃的顺序:先菜后肉再主食这是经过临床验证的”控糖小技巧”:吃饭时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肉、蛋、奶),最后吃主食。这个顺序能让胃里先充满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还能延缓主食消化,让餐后血糖峰值降20%-30%。比如同样吃一碗杂粮饭,先吃蔬菜再吃主食,比”先吃主食再吃菜”的餐后血糖低,对糖尿病患者尤其友好。


二、蛋白质:抗饿、稳糖又护肌肉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的”建筑材料”,对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来说,它还有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增强饱腹感,减少总热量摄入;二是稳定血糖,避免餐后血糖波动过大。更重要的是,肥胖人群减重时,充足的蛋白质能防止肌肉流失(肌肉少了,代谢会变慢,更难瘦)。


三、蔬菜:能”敞开吃”的”宝藏食物”


蔬菜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福音”,热量低、纤维高、营养丰富,既能填肚子,又不怎么升糖,还能帮助肠道蠕动。但不是所有蔬菜都能”敞开吃”,得先分清”两类蔬菜”。


1.可以随便吃的”低淀粉蔬菜”:这类蔬菜热量极低,不管是糖尿病还是肥胖症,每天吃1-2斤都没问题。绿叶菜:菌菇类:瓜类。


2.要算入主食的”高淀粉蔬菜”:这类蔬菜看着像蔬菜,其实淀粉含量高(>10%),吃多了和吃主食一样,会升糖、长肉,必须算入主食量。常见的:土豆、山药、南瓜、莲藕、芋头、红薯﹣换算方法:吃100克这类蔬菜,就要减少1/3的主食。


四、水果:不是”洪水猛兽”,但要”看时机、控量吃”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碰水果,觉得”含糖就不能吃”;肥胖人群想减重,也觉得”水果甜,吃了会胖”。其实,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完全可以吃,关键是”看时机””选种类””控分量”。


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再吃。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吃水果,得先满足”血糖达标”。


吃的时间:两餐中间(比如上午10点、下午3点),别餐后马上吃。


选对种类:优先低升糖指数(GI)的水果(GI <55),比如苹果、梨;避开高GI水果(GI> 70),比如荔枝、桂圆。


控制分量:每次吃自己拳头的1/2。


最后想告诉大家,不管是糖尿病还是肥胖症,饮食管理都不是”一刀切”的苦行僧,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既要保证营养,又要让身体舒服,还能长期坚持。

 

作者: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钟嫄


发表证书.jpg


 


编辑: 冯洁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