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护理中的色彩管理?


临床护理中的色彩管理,是医护人员通过设计特定色彩标识,利用色彩的视觉传递与表达功能,实现提醒、警示效果,构建安全实用的预警机制。该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护理各环节,成为提升流程效率与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常见的色彩管理


• 护理级别一眼辨:在住院患者一览表的病人小卡片上,红色、黄色、绿色标识分别代表一级(病情危重,需每小时巡视)、二级(病情稳定,需每2-3小时巡视)、三级护理(病情平稳,需每日巡视),医护人员通过颜色能快速掌握患者护理级别。


• 管道安全有“色”障:针对危重患者多管道护理场景,建立包含管道类型、置管时间、护理频率的三色标识体系。红色:高危管道(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需每4小时检查;蓝色:中危管道(如胃管、尿管),需每8小时检查;白色:低危管道(如氧气管、输液管),需每班检查。标识采用防水耐酒精材质,标注管道名称、置入日期时间及责任人信息,有效降低管道护理错误率。


• 感控管理分色行:为避免清洁工具交叉感染,抹布、拖把、清洁桶等会按颜色区分使用区域,比如红色、绿色、咖啡色抹布各有其对应清洁区域,一目了然,方便操作。


三、色彩管理的“进阶操作”


(一)高危药品视觉警示系统


针对治疗台上高风险药品管理,创新设计多层级色彩标识,能帮助护士快速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如


• 红色:标识化疗药物、高浓度电解质(如10%氯化钾)


• 黄色:标识特殊给药途径药品(如微量泵用药、鞘内注射药)


• 蓝色:标识临期药品(距失效期<7天)、拆分药品


• 绿色:标识新药(启用<3个月)、特殊人群用药(如儿童剂型)


(二)手术室无菌物品时效管理


采用色彩-数字复合标识优化无菌包管理,这些醒目标识让护士取用和清查无菌包更高效准确。


• 红色夹子(数字"0"):当日失效,置于专用回收区


• 黄色夹子(数字"1"):24小时内失效,置于优先使用区


• 绿色夹子(数字"3+"):有效期>72小时,置于常规存储区


(三)护理质量动态监控体系


将三级质控数据转化为红绿灯可视化看板,视觉冲击能让护士更直观关注质控薄弱项。


• 红色:未达标项(<80分),标注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 黄色:临界达标项(80-90分),显示提升改进建议


• 绿色:达标项(>90分),展示最佳实践案例


(四)医疗设备接口防错设计


针对多功能设备接口混淆问题,实施色彩-形状双重编码,从视觉上明确区分,避免接错。


• 氧气系统:绿色接口+圆形标识


• 雾化系统:蓝色接口+方形标识


• 负压吸引:黑色接口+三角形标识


(五)膀胱冲洗量化管理工具


制作膀胱冲洗比色卡,色号1到7对应从淡黄到暗红的尿液颜色,不同颜色标注了相应的血液浓度、滴速和活动建议。患者家属通过对比尿液与色卡,就能清晰了解冲洗速度和注意事项,提高健康教育和冲洗速度的准确性。


(六)多管路引流记录系统


在泌尿外科术后护理中,建立引流液分类色彩标识,护士记录引流量时能一目了然,清晰分类,避免混淆。


• 红色:肾周引流液


• 蓝色:膀胱冲洗液


• 黄色:伤口渗出液


• 白色:其他引流液


四、ICU“色彩管理”举例


• 病情与预警:红(危重/致命报警)、黄(中等病情/中度报警)、绿(轻症)、黑(死亡);呼吸机红警需立即处理,橙警为中度异常,蓝警属技术问题。


• 院感与管路:蓝手标为接触隔离,粉标飞沫隔离,黄标空气隔离;各类管路标注置管时间等信息。


• 药品与操作:用色彩警示高危药、毒麻药及药品有效期。


• 体征与体液:尿色反映疾病,如血尿提示结石等,褐色尿可能因蚕豆病;皮肤黏膜色彩提示休克、缺氧等状态。


• 设备管路:CRRT、ECMO管路用色区分引血、回血端,保障操作安全。色彩成为生命监护的直观语言。


色彩在护理管理中虽只是小小元素,但在提升护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优化护理流程等方面发挥着大作用。让护理管理更清晰、更高效的同时,也让患者感受到更安全、更贴心的护理服务。

 

作者:房山区良乡医院   闫颖


发表证书.jpg


编辑: 胡钰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