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下午3时至6时,学府街读书会“诗歌三人行”活动在山姆美术馆开启,病夫(张祖台)、金汝平、铁乌鸦(薛振海)携手与读者面对面,就“先锋性与美学方向、诗文本与读者接受”这一主题展开激烈又热烈的探讨互动。30余位来自山西文学艺术界的诗人、作家、评论家、高校师生及诗歌爱好者参加。活动由作家蒋殊主持。

学府街读书会主持人、作家蒋殊

活动现场
三位诗人首先各自分享了自己的诗观与诗歌创作历程。病夫(张祖台)坚持先有诗文本后有理论的创作观点。他坦言,写诗是一门手艺活,是追求肉体落地、灵魂升天的工艺;金汝平认为“语言暴力”不等于“暴力语言”,而是诗人对语言固有模式的一种改造。他心目中的诗人是形成自己、突破自己、粉碎自己、改变自己;铁乌鸦(薛振海)则从当代性入手,对诗歌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诗歌应该关注的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本期“诗歌三人行”作者病夫(左)、金汝平(右上)、薛振海(右下)
在场的诗人张二棍、赵树义、宋耀珍、张鹏远、闫海育、吴笑冬、郭新瑞、唐依、师国宏,评论家刘阶耳、金春平,作家李慧平、邢超等人,分别从文学与朋友的角度对诗歌的先锋性、文本、美学,以及诗歌与人、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与解读,在指出三人诗歌写作不同方向的同时,也找到他们的精神相通之处,以及每个人对诗歌的倾情贡献。
部分评论家、诗友现场分享
现场读者还就如何欣赏诗歌、诗歌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与三位诗人进行了探讨互动,并且就“诗歌审美”问题展开较为激烈的争论与探讨。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散文家张锐锋以三位诗人的好友身份现场解读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散文家张锐锋是三位诗人的老朋友,他以“近友情更怯”娓娓道来对“诗歌三人行”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一路走来在诗歌、文学与艺术碰撞中感受到的朋友魅力。在他眼里,病夫是由“追求崇高”到“反崇高”的改变;金汝平是“由抒情、象征书写走向本质主义写作”的转身,薛振海则是一位“拒绝诗人的诗人”。
他认为,人在诗歌中的成长与在现实中的成长不可分割,在工业与信息时代,诗人不该被工具和数据淹没,而要回归自己,捕捉自己,思考由外部链接转向内在自省,关注人与世界内在的关联性,从观察中提取现象,从现象中转向生活,从纷纭复杂的生活形象中转化出内在的诗歌逻辑。
对于学府街读书会组织的本次“诗歌三人行”,他认为虽然三位诗人尽管风格相异,却是一次和谐的“三流合坝”,是三个座标混合而成的新景观。
活动尽兴处,孔德芳、郑林青、汪群、田惠琴还分别用声音诠释了三位作家的诗歌作品。三个小时时间里,大家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倾听专业解读,走进诗歌内在,对诗歌、先锋与美学有了新的理解。正如主持人蒋殊所说,活动结束后,大家会从诗歌里抬头,回归生活,但生活何尝不是一首又一首诗歌?重新解读美、重新认识诗歌,或许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