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  22日,在山西省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的发布会现场,太原师范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大二学生刘蕊和生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高佳欢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其中,在见证山西文化传承成果的同时,他们被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力量深深触动。



  


“很多内容跟我这个在山西长大的孩子息息相关,听完特别有共鸣。”参加完发布会,刘蕊说作为在太原生活十几年的老市民,她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把承载五千年山西历史的博物馆整合提升,以后大家了解山西根脉会更方便、更深刻。“我家就在柳巷住,钟楼街上的乾和祥茶庄常年人气旺盛,这种活生生的文化载体,让‘博物馆之城’的概念一下子就接地气了。”
  

大同的文创发展也让刘蕊印象深刻。“大同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城市,这次作为山西文旅标杆被提及,我特别认同。”她认为,大同不仅是旅游热门地,在文创领域也走在前列,像最近很火的“佛小伴”系列,特别受年轻人喜欢。这种结合本地文化、又做得新颖时尚的方式,是吸引年轻人的好办法。与此同时,同龄人的坚守更让刘蕊倍感亲切。发布会上,年轻晋剧演员的身影让刘蕊触动颇深,“看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人在台上为传承晋剧努力,特别有感染力。”刘蕊说。



  


“现场了解到的优秀案例、翻阅的《山西晚报》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特刊,让我真切看到全省各市各区为守护文明、赓续历史付出的努力。”高佳欢说,案例中既有对古建筑遗址的精心守护,沁县永寿寺的修缮、铜鼓座场景的复原式展出、云冈石窟的数字采集,让历史遗存“活”了起来;也有对非遗技艺的用心传承,乾和祥非遗的活态延续、晋剧“传帮带”的代际接力,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更有对文化血脉的创新延续,将中医药知识与青少年学科教育结合,为文化传承播下“青春种子”。
  

“看到这些成果,我为家乡在文化传承发展上的作为感到无比自豪。”高佳欢说,现场呈现的晋剧表演韵味十足、茶艺展示优雅从容,精彩场面让她不禁联想:“或许千百年前的舞台、作坊里,也曾有过这般动人光景。变的是流转的历史,不变的是扎根心底的文化。华夏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有这一代又一代赓续不断的文化血脉。”
  

在高佳欢看来,这些优秀文化传统从不是停留在舞台与史册里的“过去式”,而是深深融入新一代山西人心中,在今天的生活里生长、在明天的征程中延续,更将在未来的山西大地上绽放新的光彩。



记者: 杨洲芬
编辑: 张文娟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