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的2025年开学季,一批“特殊新生”的出现,让“本科生‘回炉’上技校越来越香了”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些年轻人正试图用技能为自己的职业履历完成一次“反向镀金”,在学历与能力的重新权衡中,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本科生“回炉”读技校,已非个例。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正视自身技能短板,主动走进技工院校“充电赋能”。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部分岗位领域,专科生因实操能力强,反而比本科生更受企业青睐。面对这一趋势,52.2%的受访大学毕业生认为,“回炉”学习技能有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43.2%认为“多一门技能就多一条出路”;33.2%则希望通过技能培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职场适应力。
2025届应届毕业生姜茜茜坦言,尽管大学期间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操经验,导致求职屡屡碰壁。7月30日,她走进重庆一所职业院校,开启了为期5个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当天,与她一同入学的还有8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培训后拿到中级证书,月薪有望过万元。”姜茜茜对未来充满期待。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数据,仅工业机器人调试、电气自动化控制两个领域,2025年人才缺口就达3.2万人,且呈现“高薪难聘”的态势,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搜索一些国内技术学校网站的公共信息,看到多个本科生“回炉”实例。山东女孩周翔宇今年秋季成为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一名新生。此次入学学制为两年,培养层次为预备技师,第一年在校学习,第二年进入对口单位实习并实现就业。她的同学中,有此前学习幼师、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本科和专科毕业生。
“课堂上老师讲得特别好,我们甚至喜欢老师拖堂,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周翔宇说,自己本科就读美术学专业,如今希望走技能成才之路。入学近两个月,同学们格外珍惜学习机会,每天刻苦钻研,努力掌握更多实用技能。
对李濛(化名)而言,“回炉”更像是一次生活方式的转换。2023年从四川某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她通过校招进入一家银行从事客服工作。“压力大,重复性强,总觉得如果自己掌握一门技术就好了。”工作一年后,她毅然辞职,报名当地技校的法式烘焙专业。“我想象中的烘焙,是从头到尾把面粉变成面包和甜品,挤奶油、裱花,每一步都充满成就感。”她说,这不仅是一项谋生技能,更是一种治愈与热爱。
面对高校毕业生技能转型需求,多地技工院校顺势而为,开设“大学生技师班”“预备技师订单班”,为毕业生提供系统性技能重塑平台。
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住建部管道与制暖赛项世赛集训基地,2024年入选人社部第二批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工信部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今年7月,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正式启动预备技师订单班招生,首次将招生对象明确锁定为本科毕业生。
首届计划招生30人,实行“一年在校模块化教学+一年名企企业实践”的培养模式。“第一年校企共建的课程,来自企业的真实需求。在教学和评价两个方面,企业都会深度参与。”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拨打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学生处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介绍,学院与比亚迪、华为、美的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共组师资团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细分为智能制造控制、工业机器人运维、物联网设备调试等模块,教学内容直接对接企业岗位技术规范。学生通过考核后,可直接入职合作企业,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
石家庄技师学院今年秋季也开设了首期大学生预备技师班,面向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招生,共招收电气、机械两个专业9名学生。为帮助大学生在两年内完成原本需5年学习的内容,学院配备了最强师资力量:3名电气专业教师跟班教学,院长方建京等4位骨干教师亲自授课。
“大学毕业生来技校‘淬火’,反映出技能成才正成为青年的重要选择。”石家庄技师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一位老师介绍,学院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适时增设更多专业的大学生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山东滨州,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2025级学生正在轮流操作机械臂。“操作机械臂,要注意识别安全风险,在诊断中提升技能。”指导教师提醒道。2024年,该校首次面向应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生,共录取96人,开设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汽车维修4个专业。今年报名人数增至117人,并新增汽车检测、计算机广告制作、烹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
“上技校前,他们中不少人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是真正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鲁北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介绍,这批学生年龄相对较大,但理论基础扎实、学习目标明确、自主性强,掌握新技能速度快。学院推行“理论+技能”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协同“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随着“回炉”现象的日益普遍,全国多地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技工院校面向高校毕业生开设技师班,推动“学历+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高质量就业。
今年8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广东省深化技师学院学制技师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广东技师学院学制技师培养新路径、新模式,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针对学制技师的学制安排,除了面向初中、高中、中技或中职起点外,《方案》还明确了高技或高职、本科或研究生毕业起点的学制要求。其中高技或高职毕业起点为2年制,本科或研究生毕业起点为1年制。这意味着,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也可以到技师学院就读学制技师。
今年7月,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等20个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技工院校在原有招生基础上,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班。随后,全省多所技工院校先后发布招生简章,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学制普遍为1年至2年的全日制教学。目前,全省已有7个设区市将高级技师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享受购房补贴、子女入学等专属福利。
今年6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2部门印发的《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提到,实施技工就业促进计划,探索开设大学生技师班,推行“学历+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大学生通过技能提升实现高质量就业。在山东,有技工院校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其中,2009年,青岛市技师学院在全国率先创办“大学生技师班”,通过“理论+技能”的方式培养“π型人才”。根据报道,开办15年来,大学生技师班累计招生近400人,其中本科学历约占到三分之一,这里不乏“985”“211”以及国外院校毕业生。
去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安徽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到,探索面向高校毕业生开设大学生技师班,推行“学历+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今年8月,安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技能照亮前程”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定向、定岗技能培训,支持离校前开展职业技能评价,促进就业供需适配。
从个体选择到政策推动,从社会热议到制度保障,本科生“回炉”上技校正从一种“另类选择”逐渐演变为一条被广泛认可的职业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学历是起点,能力才是未来。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掌握一门过硬技能,或许正是打开职业新大门的“金钥匙”。
接下来,本报将继续关注包括山西省内外的“本科生职校培训”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