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近日,在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二〇七所社区,网格员化身“反诈卫士”,通过快速响应、精准研判,成功帮助两位老人识破诈骗陷阱。
短信中附带链接,网格员迅速处理帮老人了解诈骗套路
近日,二〇七所社区太无一厂门房65岁的袁女士拨通网格员师卫东的电话,声音略带颤抖:“小师,我收到短信说替人担保要担责,这可咋办?”短信中附带链接,要求她立即点击处理。
随后,师卫东与同事任应宏5分钟内赶到袁女士家中。经查看,他们发现短信存在多处疑点:担保平台未实名、链接网址模糊、措辞充满恐吓。
两人一边安抚袁女士情绪,一边演示诈骗套路——不法分子常以“担保涉诉”“账户异常”制造恐慌,诱骗受害者点击链接盗取银行卡信息。
随后,网格员现场帮助老人删除短信,手把手教她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设置来电预警,并将自己的号码存入老人手机“紧急联系人”。
收到异常快递短信,网格员赶往快递站助老人核查可疑信息
7月1日11时,太无一厂居民赵女士致电网格员反映异常快递短信。在接到电话后,网格员师卫东与李建清立刻携带近期反诈案例手册,10分钟后到达现场。
随后,两人结合“冒充快递员”诈骗高发特点,仔细核对短信细节:未显示快递单号、提供的咨询电话为私人号码。
为彻底打消老人疑虑,他们陪同赵女士步行15分钟前往快递站点。经查询,赵女士近3个月无异常快递记录,证实该短信确为诈骗信息。网格员还向站点工作人员了解近期可疑咨询情况,建立起“社区—快递”联防机制。
据统计,自2025年2月以来,二〇七所社区已开展反诈宣传28场,覆盖老年群体超600人次。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日常巡查中,该社区网格员还会重点检查独居老人信箱有无可疑信件,每月更新社区反诈案例展板。
“正是这些扎实举措,让社区至今保持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零损失’记录。”二〇七所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社区还将围绕社区特殊老人,如独居、失独、残疾老人等,建立“15分钟响应圈”,只要网格员接到反诈求助后,必须在15分钟内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如出现重大情况,可同步联动辖区派出所,并以最快速度帮老人核查可疑信息,守护好社区居民钱袋子!”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