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首先是自己。她们暂别身份标签、生活琐碎,以非遗玫瑰花馍为礼,献给从不辜负生活的自己,致敬每一份柔韧生长的女性力量!


她们,用指尖感受面团的温度,绽放“悦己”之美,醒发“爱自己”的能量,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玫瑰,完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非遗心灵手记”!



赞美女性力量,弘扬山西非遗文化!3月8日,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来自太原市各行各业的近30名女性朋友温情相聚,参加山西晚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绽放她力量·悦己传爱”主题公益活动,与非遗匠人共塑玫瑰花馍,共赴一场传统文化与爱的邂逅,感受“爱自己”的美好与温暖。


揉捏中体验非遗温度  “她力量”在指尖绽放


“粉色的面团是仙人掌果粉和的,黄色的面团是用南瓜泥和的,绿色的面团是用菠菜汁和成的,在里面加一些碱,就能保持翠绿,不会褪色了……这些有颜色的面团都是纯天然的果蔬制作而成的,非常健康,大家不用担心,可以放心食用。”山西中式面点礼馍非遗传承人、九月花馍创始人冯秀老师一到场,就回答了“女神们”最关心的食品健康问题,真是妥妥的“爱自己”先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



“山西非遗花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食品,更是一种承载着丰富民俗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冯秀老师的非遗花馍小课堂吸引了“女神们”的注意力,大家认真倾听。她说,非遗花馍运用揉捏、搓条、盘绕、点刻等多种技艺,将简单的面团转变为生动的艺术作品,可谓是“面里有乾坤,手中见众生”的艺术。



面垫、擀面杖、剪刀、小花篮、面片……非遗花馍小课堂“下课”,进入大家最期待的悦己手作环节。每一位“女神”面前已经布置成了一个小型“花馍手作间”,制作非遗玫瑰花馍的用具和材料摆放整齐,静静等待“女神们”属于自己的独特创造。



“现在你们手中的面片就是玫瑰花瓣,先把面片搓成水滴状,做玫瑰花的花蕊,然后包裹玫瑰花的第一片花瓣,接着包裹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注意每一片都要与花蕊保持等高。剩下的第六片、第七片、第八片,要将花瓣边缘轻轻卷起,然后倾斜45度依次进行包裏……”悦己手作环节,冯秀老师教授非遗玫瑰花馍如何制作,边讲技巧边示范,非常细致。讲解完毕,“女神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非遗创作。



听着容易,真正上手做起来还真不简单。“您这个面片擀成饺子皮了,不用那么大,边缘稍微擀薄点就可以”“包裏玫瑰花叶片时,花蕊的肚子这里不要用劲儿捏,一定要保持饱满”“玫瑰花根部这里的面剪掉时,一定要边转边剪哦”……制作过程中,第一次做非遗玫瑰花的“女神们”在实操中“翻车”,不是面片擀大了,卷边卷不匀,就是包裹用力过猛,捏成了“瘪肚子”玫瑰花,冯秀老师安慰说,不完美也是完美,大家别着急,慢慢来。她耐心地手把手帮助调整,大家渐渐找到了手感,专注在自己的手作里,现场温暖而美好。


一朵玫瑰花馍,就是一份“爱自己”的觉醒


活动现场,有青春飞扬的“00后”少女,有在家庭与工作间奔忙的职场妈妈,也有用心用情追求热爱的创业女性,她们用指尖绽放“悦己”之美,以“悦己”之心传递温暖,体悟“爱自己”的真谛。


来自太原市公交公司第三汽车分公司三车队的王玉,和她的6位同事一同来参加活动,她展示自己亲手创作的非遗玫瑰花馍,开心地说:“平时天天围着工作、家庭转,今天第一次静下心来为自己做一份礼物,面团在手里揉捏时,心里特别踏实。我第一朵玫瑰捏得有些太紧了,叶片不舒展,第二朵就打开很多,说明我的心在渐渐放松下来。”



金春霞在手作中展现自己的创造之美,将粉色、黄色和白色面片搭配,做出一朵三色玫瑰花馍,拿着它美美地自拍,她说:“它在提醒我,生活不该只有‘素面朝天’,而应该是五彩斑斓的,丰富多彩的。”



“00后”琪琪是和妈妈一起来参加活动的,第一次做非遗玫瑰花馍,她小心翼翼地“雕琢”玫瑰花瓣的褶皱,专注的样子真美,她说:“普通的馍馍还能变成玫瑰花,好玩儿,需要更多的耐心吧,创造的过程令人陶醉,很享受。”琪琪和妈妈还用剩余的面团手作了一支马蹄莲,送给自己,创意无限。



刘艳芳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她制作的玫瑰花馍舒展逼真,得到老师的夸赞,她说:“制作非遗玫瑰花馍的食材都是取自天然果蔬,是一种天然的美。我边捏边感悟,我们爱自己也应该这样的自然纯粹。” 



王孝红是山西优加贝儿成长中心的一名家庭教育讲师,多年耕耘家庭教育领域,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帮助了很多困境中的家庭和父母,她说:“这么多年了,一直把精力放在帮助别人身上,今天手中的这朵玫瑰花馍,让我体会到‘爱人先爱己’的真谛,也感悟到悦己与利他本是一体。”


从单一配方到多种口感纯天然的果蔬风味,从单一造型到各种系统性搭配的花式面点,多年来,冯秀一直在非遗花馍创新的道路上潜心专研,在自己的热爱里,绽放着独属自己的“她力量”。同时,她还坚持走进学校传播非遗文化、展示非遗文化。“非遗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承载了一份情感。今天很开心能借助山西晚报搭建的活动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播非遗文化永远在路上。”活动中,冯秀还送给每一位姐妹蒸制好的福袋花馍、石榴花馍和小寿桃,让她们带给家人一份祝福。冯秀说,面团里藏着女性的智慧和生命力,揉捏的是岁月,绽放的是心花,今天看到姐妹们专注在每一朵非遗玫瑰花馍的制作里,这是她们把对生活的热爱揉进面团里。愿每位姐妹都能在非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花瓣的弧度由“她”定义,玫瑰的色彩随心情绽放。一朵面团捏制的非遗玫瑰花馍,让平日忙碌的女性们放缓脚步,暂时放下日常琐碎,专注于面团与色彩的交织,倾听内心,将对自己的祝福融入花馍,在非遗的体验中与自己对话。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看到将玫瑰花馍捧在手心的她们,笑得如此灿烂温暖,置身现场的山西晚报记者也被浓浓的爱包裹着,这也许就是“悦己传爱”最生动的诠释。让我们学会爱自己,更好地传递爱。悦己不是口号,而是要像制作玫瑰花馍一样,在平凡日常中雕琢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山西晚报祝福广大姐妹们节日快乐!


记者: 李莉
编辑: 李喜芳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