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太原激战:补贴狂欢下的商家生存困境
山西晚报·山河+发布时间:2025-07-23 16:22:25

深夜的太原街头,仍有餐饮商户在营业。老军营一家炸串店的经营者同时操作着美团与饿了么两部接单设备,平台提示音交替响起。该经营者表示,受平台竞争影响,小店利润空间被压缩。目前,美团与饿了么在太原市场的商业竞争持续进行,涉及大量商家及消费者。

 

补贴大战再起,用户享短期红利

 

今夏太原外卖市场优惠力度显著。美团率先推出“神券节”,投入“百亿补贴”,在柳巷、长风街等核心商圈推出满25减8、满35减10等优惠。美团骑手称,近期订单量明显增加,尤其下午茶时段,白领点单量因补贴大幅上升。

 

饿了么迅速跟进,推出“夏日冰点价”活动。有消费者表示,饿了么部分订单补贴后价格更低,如某麻辣拌原价28元,补贴后仅10元左右,价格优势影响部分用户的平台选择。

 

平台竞争已深入太原各区域。饿了么以“新人专享红包”拓展新用户,美团则加码配送费补贴,非高峰时段推出“0元配送费”。某餐饮连锁品牌区域经理透露,两家平台地推人员频繁上门,以优厚条件要求商家配合促销,甚至签订独家合作协议。

 

商家承压,在竞争中艰难求生

 

太原本土商家受平台竞争影响显著。王萍面皮在外卖补贴推动下,2元可购一份面皮加夹肉饼,低价虽带来订单增长,但扣除各项成本后,商家利润微薄,甚至可能亏损;若不参与补贴,线上订单则大幅减少,陷入两难。

 

社区小微商户压力更具体。“赵师傅打卤面”店主称,一碗12元的面,平台抽成达4元多,叠加其他成本,仅能维持基本运营。近期平台要求延长营业时间配合夜宵补贴,夫妻二人日均工作超16小时,身体负荷极大。

 

平台规则变动让商家运营难度增加。有晋菜店老板表示,平台排名规则频繁调整,从“优质评价率”到“活动参与度”,要求不断变化。小店因人力有限,稍不注意便会导致排名下滑,直接影响订单量。太原餐饮行业微信群内,此类焦虑常被提及。

 

骑手:单量与压力同步攀升

 

美团骑手小陈负责迎泽大街商圈,他表示近期单量激增,午高峰有时需同时承接五六单。“跑得多收入略有增加,但精神高度紧张,担心超时和差评。”曾单日完成62单,下班后身体极度疲惫。

 

饿了么骑手老刘负责北中环区域,他提到平台活动期间基础配送费未变,收入主要依赖冲单奖励和打赏。“为赶时间,闯红灯、逆行情况增多,上个月站点有两名骑手发生剐蹭事故,安全风险切实增加。”

 

消费者:短期实惠与长远顾虑并存

 

太原市民在补贴战中获得短期实惠。有工人称,近期补贴多,一顿饭十来元就能解决,比到店消费还划算。但他同时担忧,平台难以长期维持高额补贴,市场稳定后可能抬高价格或减少优惠。

 

消费习惯也在逐步改变。有家庭主妇表示,外卖平台买菜优惠券力度大,满39减15且半小时送达,价格有时低于菜市场,“最近已很少出门买菜”。这种便利性正改变着城市的生活方式。

 

商家自救与市场竞争走向

 

面对平台压力,部分商家尝试多元发展。某网红甜品店一方面参与平台大促引流,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群、抖音积累私域客户,群内下单自提可享八折,提升了利润空间。还有部分从业者自主开发小程序,避开主流平台高额抽佣,将节省的费用让利给顾客。

 

随着监管强化,无底线“烧钱”竞争预计将受约束。有观察人士指出,太原这样的二线城市,单纯价格战难以持续,未来竞争核心将转向为商户创造价值及为市民提供品质服务。 


当前,外卖平台竞争持续,众多餐饮从业者正适应数字经济谋求发展。平台竞争终将平稳,而保障本地中小商家健康发展、让市民长期享受便捷实惠,是此次竞争后值得关注的重要方向。


记者: 曾磊
编辑: 张静玉
一周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