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太原市中考成绩公布,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三学子徐婧涵以800+的中考成绩脱颖而出。
作为今年中考的优秀毕业生,她的成长故事引众人瞩目。7月30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进校园,与徐婧涵、她的班主任杜园老师及其父亲徐宏伟展开对话,探寻这位“10后”女孩的成长密码。
镜头前,身着淡紫色校服的徐婧涵,笑容自信,举止从容。在节奏快、任务多的学业阶段,这份从容在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身上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这既是她个人特质的体现,也得益于成长环境的滋养。
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选择时,徐婧涵展现出的那份不焦虑、不盲从的沉稳心态,正是她超越高分成绩更打动人心的人格魅力。
拍摄:胡续光 制作:李慧辰
成长蜕变:
同窗互助,厚积薄发,共同成长
2022年,徐婧涵升入初中后,经历了初期的学业适应阶段。得益于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和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积极影响,她成功调整了学习节奏,有效发掘并发挥了自身学习优势。伴随着知识储备的日益丰富,她的学习潜能被充分激发,学业能力也随之稳步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与支持对她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徐婧涵特别提到,“老师和同学们在兴趣培养方面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她的求知热情。
尤为可贵的是,同窗间的思维碰撞成为推动她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课下,她常与好朋友深入探讨学习问题。例如,在数学课后,她常和朋友共同钻研一道数学题的多种解法。徐婧涵说:“在思维碰撞间,我们都开阔了思路,也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是1+1>2的道理。”班级内开放、互助的学习模式,为这种深入交流提供了平台,成为同学们学业上不断精进与突破的坚实基础。
徐婧涵的成长表现不仅体现在学业层面,更反映在她良好的综合素养与端正的价值观念上。面对个人的情绪变化或同学间的小状况,她均能主动、及时地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在集体活动中,她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运动会上,她为班级争取荣誉;在合唱活动中,她积极展现青春风采;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她主动承担责任。
正如徐婧涵所说:“当众人的目光汇聚到我身上时,我才明白:原来光芒一直都在我身上。”
阳光自信的徐婧涵。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胡续光摄
学习之道:
高效、兴趣与自信的完美结合
在学习方法方面,徐婧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我始终崇尚高效。高效,这也是我学习的一个特点。我并不喜欢把学习战线拉得非常长,所以在课堂、课下的学习中,我会非常高效地完成任务,把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她说。
徐婧涵高效的学习习惯早在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就已养成——限时作业、自主预习、高效学习。徐婧涵的父亲徐宏伟说:“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就几乎很少干预孩子的学习了。”
她从不拉长战线,而是以短而精的学习方式,在校时间抓紧每一分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优质师资资源,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懂弄通。回家后,她劳逸结合,放松身心,为学习的持久战做好准备。
“兴趣是学习的基石,兴趣不仅是内驱力的表现,也是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徐婧涵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喜欢学习生物,所以在课下也会了解一些生物相关的知识,这使得她在考试和日常学习中对生物这门学科更有把握。
同时,她深知自信是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自信意味着你有强大的内核,这一点让我不仅在考试中,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了非常坚强的动力。”徐婧涵说。她始终保持着对自己毫不动摇的肯定,做到宠辱偕忘。无论在考试失落时,还是在领奖台上时,既不气馁也不自大。这种乐观自信的心态,让她在顺境与逆境中都能保持平常心,不断进取。
徐婧涵(左)与父亲。
家庭支持:
拒绝内卷,用爱与智慧助力孩子
徐婧涵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谈及教育理念,她的父亲徐宏伟表示:“我们是‘反内卷’家庭,比起成绩,我们更在意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没有给孩子报过补习班,全是依赖孩子自主高效的学习,二外优秀的师资足够满足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徐婧涵父亲的这一理念切实地融入培养孩子的日常点滴之中。周末及节假日,他们会带孩子去爬山、游泳,抑或召集亲朋好友和他们的孩子,在家举办HOME PARTY,玩玩狼人杀、桌游之类的游戏。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保证她的健康成长。
此外,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本保障,父母以身作则的学习态度更是无声的榜样。孩子的母亲是省内一家医院的医生,每天早晨学习英语和医学知识,父亲也每天研读经济、中医等书籍,为孩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初中阶段,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起到“调节阀”的作用。徐婧涵的父亲表示:“当孩子松懈时,我会鼓励她坚持;当孩子压力太大时,我就带她玩,让她放松。”他认为,心态在初中阶段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的认可与陪伴是培养孩子良好自信心的来源。
正是在家庭的支持下,徐婧涵在学习之余培养了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形成了自己学习生活的平衡之道。在初中阶段,她已能自觉运用这些兴趣爱好作为应对学习压力的“减压阀”。初一初二的时候,她坚持每周游泳;初三学业紧张时,她会与家人散步交流或在树荫下练习八段锦。这种源于家庭支持而内化成的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她在重要考试中稳定发挥甚至超常表现的关键因素。
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学生徐婧涵(右)和班主任杜园老师。
师生情谊:
良师引路,方法制胜
在徐婧涵的初中生活中,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杜园对她的影响深远。
杜老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点,身心健康。学生学习压力大,所以我要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能够劳逸结合,把体育运动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和考试。”她引导班级树立正确考试观:“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学过知识的检验,大家的眼里没有分数,只有错题,只需要关注错题就可以了。”
“第二点,一定要有正确、高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杜老师坚决反对盲目刷题的题海战术,“初中学习时间有限,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最有用的地方。找准知识盲点和漏洞,做相应习题,才能针对性提高成绩,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杜老师特别赞赏徐婧涵的吃苦精神:“在中考的体育训练中,女生只需完成10个规定动作,她就会自己加量,完成15个,甚至和男生一样20个。”
这种毅力同样体现在徐婧涵的学习态度上——她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专注,并且特别善于反思与提问。杜老师说:“她特别清楚自己哪里没听明白或有疑惑。她基本上每天都会找老师问问题。考完试,无论分数高低,她都会拿着试卷找老师分析,寻求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逐梦科研,心向远方
“我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当下,把握未来,生活也是我们学习之外的一个重要部分。”徐婧涵对学弟学妹说。她希望他们能在学习生活中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把目标定得更牢,坚定地向目标靠近。
回顾初中三年的时光,徐婧涵也深有感触:“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年少的时光。在学校不光有学习,还有人际交往,我们要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
“最后,祝各位学弟学妹鹏程万里,未来可期!不必为未知的未来而感到迷茫,因为未来就在你们脚下。在学习的旅途中,有时也请把目光移向那些即将逝去的和将要到来的风景,即使是一朵花、一丛草也能成为学习生涯中的一处小确幸。”徐婧涵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学弟学妹真挚的祝福,更是她成长历程的生动注脚。
展望未来,徐婧涵目标清晰,信念坚定:“我的理想是当科研工作者,从事与医学相关的研究工作。”相较于循规蹈矩的工作,她更乐意在未知的知识海洋中创新与探索。
采访结束时,阳光透过层叠的绿荫,洒下跃动的光影。徐婧涵站在教学楼前,朝着相机挥了挥手。透过镜头望去,夏日校园的一隅满溢生机,红砖墙面静静伫立,艳红的花在阳光里灼灼盛放。徐婧涵和班主任杜老师并肩站在这片繁茂景致中,身旁的绿植葳蕤生长,仿佛将一段关于成长、陪伴与奋斗的故事,悄然珍藏。
在徐婧涵身上,我们能看到她乐观自信的特质、不懈努力的品格与坚韧前行的毅力。她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家庭的支持、学校的培养、社会的关怀。前路虽长,但可以确信,这位自信从容的女孩必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怀揣梦想、步履坚定,走向更广阔的远方。